有 分析 指出,目前競選者中,“硬脫歐”派優(yōu)勢明顯,這使得英國今后“無協議脫歐”的風險增加,并將使英國經濟總量在未來15年內萎縮9%。更糟糕的是,“脫歐”亂局帶來的影響或將反助紐約超越倫敦,成為全球第一金融中心。
“實現英國‘脫歐’很重要,并且最好是有序地達成協議脫歐?!?/P>
當地時間6月4日,唐寧街10號,英國首相特雷莎·梅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會見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,在回答記者問時重申了對“脫歐”的態(tài)度。
3天后,她正式辭去執(zhí)政黨保守黨黨魁一職,在長達三年的“脫歐”大戲尚未完結之時提前謝幕。
當地時間6月10日,保守黨新任領導人競選拉開序幕,新黨魁將出任英國首相,任期至下次議會選舉。
誰會接手特雷莎·梅留下的爛攤子,“脫歐”僵局能否打破,英國未來路在何方?
保守黨或淪為第三大黨?
經過近兩年的馬拉松式談判,特雷莎·梅與歐盟于去年11月正式達成脫歐協議,但該協議此后遭到英國議會下院三度否決。目前,“脫歐”時間已由原定的今年3月29日延至最遲10月31日,特雷莎·梅也被迫宣布辭職。
6月4日,保守黨宣布,該黨議員將于6月13日、18日、19日和20日舉行多輪投票,逐步將參選黨魁的候選人淘汰至兩人,然后由16萬名保守黨成員投票選出新黨魁,最終投票會在7月22日當周舉行,而特雷莎·梅將留任首相至新人選出。
目前,英國保守黨黨魁候選人有11人。據路透社報道,依照他們對“脫歐”的立場,這些競選者分成兩派:一派支持在沒有過渡期協議緩沖的情況下直接“脫歐”,即“無協議脫歐”或“硬脫歐”,另一派則反對“無協議脫歐”。
根據多家英國媒體的統(tǒng)計,前外交大臣鮑里斯·約翰遜呼聲最高,被視為“硬脫歐”派的代表人物。去年7月,他因與特雷莎·梅就“脫歐”問題立場分歧而辭職。路透社表示,其直率的講話方式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他贏得大量支持,但一些人批評他是善于投機的政客。
2016年公投時,他力主“脫歐”,當時宣稱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,每周向歐盟貢獻3.5億英鎊。約翰遜稱,如果英國“脫歐”,這筆錢將不再流向歐盟,而是用于英國國民保健制度(NHS),向患者提供資金支持。但這一說法的真實性遭到了質疑。
據美聯社報道,約翰遜目前面臨法律層面的阻礙。英國統(tǒng)計部門譴責約翰遜濫用數據,構成誤導。英國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法官5月29日表示,將傳喚約翰遜出席聽證會。不過,具體聽證日期尚未確定。
6月3日,約翰遜承諾,如果接任首相,無論是否達成協議,他都會讓英國10月底以前“脫歐”。這是他在上月確認角逐黨魁和首相職位后,首次正式公開造勢。
據英國《太陽報》最新報道,在保守黨黨魁候選人當中,除了約翰遜,英國環(huán)境、食品與農村事務大臣邁克爾·戈夫和現任外交大臣吉米·亨特排名都較靠前。戈夫認為,10月份“脫歐”是“武斷的”,如果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與歐盟達成交易,英國不應受“固定”日期的約束。
《經濟學人》 分析 稱,梅的辭職無助于真正解決“脫歐”的混亂局面,她只是將英國與歐盟未來關系的關鍵談判交于繼任者,無人知曉未來英國會發(fā)生什么。
而據YouGov為《泰晤士報》所做的最新民調,由于英國選民不滿脫歐僵局并遷怒主要政黨,若現在舉行大選,首相特雷莎·梅所屬保守黨恐得到創(chuàng)黨近200年來最慘得票,淪為第三大黨。
數據顯示,保守黨將以19%的得票在全國大選中排名第三;而科爾賓領導的主要反對黨工黨得票同為19%,也是1918年以來最差。
特朗普伸出橄欖枝
在英國“脫歐”的道路上,還有一位堅定的支持者,那就是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。他于6月3日開啟了對英國為期3天的訪問。他希望在“后脫歐時代”,美英兩國可以達成新的自貿協議,并繼續(xù)加強兩國的聯盟關系。
在出訪前,特朗普在接受《太陽報》專訪時毫不避諱地提到,他認為約翰遜是接替特雷莎·梅的最佳人選,并稱很喜歡約翰遜,“他干得特別好”。而在英國的新聞發(fā)布會現場,他還點名吉米·亨特,“我也認識吉米,我認為他也能表現得很好”。
BBC表示,在訪英期間,特朗普似乎花了更多的時間單獨與保守黨候選人以及支持“脫歐”的政客見面,其中包括吉米·亨特和邁克爾·戈夫,并與約翰遜通了20分鐘電話。
此外,據BBC報道,特朗普的訪問伴隨著英國當地民眾持續(xù)的抗議聲,不過他仍然盛贊美國與英國建立了“世界上最偉大的聯盟”。
特朗普呼吁英國抓住機遇,在離開歐盟之后,和美國達成“可觀”的貿易協定。他強調,兩國已經是對方的最大貿易伙伴,而未來還有機會將經貿合作關系進一步擴大。
對于英國來說,歐盟是其最大的經貿伙伴,美國排在第二位。去年,英美兩國貿易總額達到2620億美元。特雷莎·梅支持與美國磋商貿易協定,并稱“我們進行了積極的討論”。不過雙方也暗示,磋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摩擦。
據美國全國廣播電臺(NPR)報道,雖然美英首腦在貿易方面釋放出合作的信號,但是特雷莎·梅在記者會上也透露出,兩國在氣候變化、伊核問題、中東局勢等一系列重要事項上存在意見分歧。
“無協議脫歐”風險大
有 分析 指出,“脫歐”期限的延長為英國內部就“脫歐”問題達成一致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靈活性,但目前競選者中多數都表示將在今年10月完成“脫歐”,“硬脫歐”派優(yōu)勢明顯,這使得英國今后“無協議脫歐”的風險增加。
英國最大的工商游說團體近日表態(tài),要求特雷莎·梅的繼任者無論如何都必須防止“無協議脫歐”成真。英國工業(yè)總會(CBI)總干事費爾貝恩直言,“無協議脫歐”對英國競爭力造成的短期干擾和長期損害將非常嚴重,“絕大多數公司都無法承受‘無協議脫歐’帶來的后果”。
今年2月,英國政府就發(fā)布了一份長達13頁的報告指明“無協議脫歐”對經濟的危害,將使得英國經濟總量在未來15年內萎縮9%,同時,英國企業(yè)還要額外支付高達130億英鎊的關稅,這無疑將被轉移至消費者和普通納稅人身上。
安永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,2018年,英國仍然是歐洲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,但FDI項目的規(guī)模同比減少了13%;受到英國“脫歐”影響的 行業(yè) ,FDI規(guī)模更是大幅下滑,其中制造業(yè)減少了35%。
此外,英國制造業(yè)過去兩個月增長較慢。今年5月,英國制造業(yè)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降至49.4,為2016年7月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。
制造業(yè)組織Make UK最新的季度調查顯示,英國企業(yè)招聘和投資意愿減弱。因為“脫歐”久拖不決,許多歐洲企業(yè)決定將其供應鏈轉往英國以外的地方。
英國零售商協會(BRC)的數據也顯示,5月,剔除復活節(jié)假期的影響后,英國零售銷售同比下滑2.7%,創(chuàng)下1995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。
零售銷售的萎靡不振,意味著整體經濟均欠缺活力。英國零售商協會(BRC)首席執(zhí)行官Helen Dickinson稱,零售銷售的跌幅創(chuàng)下紀錄新高,令失業(yè)和關店風險進一步上升。
評級機構穆迪高級副總裁Sarah Carlson此前警告稱,“無協議脫歐”將“對投資、雇傭和增長構成壓力”,如果英國“無協議脫歐”,穆迪可能下調英國信用評級。
更糟糕的是,“脫歐”或將導致倫敦失去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。近日,全球估值與公司財務顧問道衡發(fā)布對金融高管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,英國“脫歐”亂局帶來的影響幫助紐約超越倫敦,成為全球第一金融中心。
據悉,該調查涵蓋了資產管理、私人股本、對沖基金、銀行和經紀業(yè)務領域的180名高管,其中,六成以上受訪者來自英國和美國,其余的主要來自中國香港、愛爾蘭、新加坡和盧森堡。
而在此之前,倫敦的一些金融家已經“用腳投票”,花費數十億美元將員工和資產轉移到歐洲各地的金融機構。
據騰訊新聞報道,數千億美元以及數百個金融分支已經被轉移到歐洲的二級金融中心,尤其是法蘭克福、巴黎和都柏林。摩根大通(JP Morgan Chase & Co.)、美國銀行(Bank of America Corp.)和瑞銀集團(UBS Group AG)等機構都在歐洲其他城市進行了布局。
行業(yè) 高管和 分析 人士表示,無論英國“脫歐”結果如何,歐洲的金融體系已經發(fā)生了根本性的改變。
按照道衡的說法,“‘脫歐’給英國經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影,現在已升級為全面爆發(fā)的危機?!?/P>
--本內容由智匯中經(上海)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真實提供,智匯中經提供:可行性研究報告、
扶持資金申請報告、
節(jié)能評估報告、
項目申請報告、
項目建議書、
社會穩(wěn)定風險評估、
商業(yè)計劃書、
立項申請書、
安全評估報告、
項目實施方案等業(yè)務咨詢工作。